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明清时因文zì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yù“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为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所有列名参校、刻印买卖者均因此获罪。

本文目录一览:

1、清朝时代

清朝时代

本想将康熙年间的历史整理完,奈何篇幅过长,三藩之乱留在明天吧!

一、文字狱:清朝年间

文字狱,指在专制统治者对文人的一种迫害。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zé定义为“明清时因文zì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yù。”

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中国史学家顾颉刚认为:“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yú清初”。

文字狱之案件常是无中生有,小人造谣所为。由明太祖时期开始至清中叶,较大规模的文字狱shèn至可以牵连百、千人受害。清人龚自珍诗云:“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杨凤城等认为文字狱是“文化现象”。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1张

1.1、庄廷鑨[lóng]明史案:1663年

庄廷鑨[lóng]明史案,由庄廷鑨编写《明史》而引发的清初最大的文字狱案。

双目皆盲的浙江湖州富户庄廷鑨出钱购买明人朱国祯一部未完成的《明史》,然后延揽名士,增润删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实,其父庄允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公元1660年)将书刻成,即行刊书《明史辑略》。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为归安知县吴之荣告发,这时廷鑨、允诚已死,被掘墓刨棺,枭首碎骨,尸体被悬吊在杭州城北关城墙上,示众三个月,廷鑨弟廷钺被杀。所有列名参校、刻印买卖者均因此获罪,重辟70余人,凌迟18人。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2张

1.2、南山案:1713年

南山案,是发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文字狱。它由左都御史赵申乔举发翰林戴名世(人称戴南山)的作品《南山集》”狂妄不过“、”语多狂悖“,而且kāng熙四十一年(1702年),戴南山在《南山集》的《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的南明永历的年号。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戴名世因此被斩,方苞免死,以白衣参加修撰工作,刘灏等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3张

1.3、查嗣庭:1726年

查嗣庭(17世纪-1727年),字润木,号横浦,浙江海宁袁花人。

查嗣庭为查慎行之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元年,由隆科多荐举,授内阁学士,又受蔡珽荐举,兼礼部侍郎衔。

雍正四年(1726年),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考题第一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二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第三题“其旨远其辞文”;第四题“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试题中先有“正”,后有“止”字,如同汪景祺《历代年号论》“一止之象”的说法。民间传说他以“维民所止”为题,此句出自《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却被举发“维止”二字,意在取“雍正”二字去其首。

查嗣庭被捕入狱,又在家中被抄出《维止录》,所载“狂妄悖逆”之语,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戊午死于狱中,仍被戮尸枭示。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4张

1.4、字贯案:1777

字贯案,shì清朝乾隆四十二年的一场文字狱。江西新昌(今宜丰)rén王锡侯因编写《字贯》被举发,最后判chù斩首。

王锡侯以十七年光阴自编《字贯》一书,分天文、地理、人事、物类四大类,共四十卷。此书针对《康熙字典》收字太多,“然而穿贯之难”等缺失,加以补强,并称“字犹散钱,义以贯之,贯非有加于钱,钱实不妨用贯,因名之曰《字贯》”。

王锡侯曾有祖坟山,但被仇家王lóng南看中欲抢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泷南向江西巡抚海成举发,又诬陷说,王锡侯有40里花园,10里鱼塘。海成对查禁逆书向来热心,乾隆帝以“罪不容诛,即应照大逆律问拟”,抄家时jǐn获七十多两银子。《字贯》凡例写入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之名讳(玄烨、胤禛、弘历),没有缺笔避讳,更被认为大不敬。王锡侯与其家人全被监送京城审判,王锡侯本人由凌迟改为斩立决,子孙七人都被判斩,其他人“充发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胡思敬的《盐乘》说:“被诛时情状甚惨”。原来江西巡抚海成上奏时建议革去王锡侯“举人”头衔,乾隆帝认为刑罚太轻,有替罪人说好话之嫌,反遭革职降调;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使冯廷丞也因为看过《字贯》一书,未指出悖逆之处,遭dào部议降调外任。

二、四大臣辅政:1661-1667

康熙初年,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bài受顾命奉幼帝玄烨嗣承大统,为辅政大臣,史称“四辅政时期”。

至康熙八年(1669)五月,玄烨正式亲政,凡八年零五个月。

清世祖福临死时,清圣祖玄烨年方六岁。清廷汲取顺治初年多尔衮摄政时给统治阶级带来混乱的教训,不复以亲贵辅政,而以索尼等异姓勋戚功臣辅政。

鳌拜操持国柄,结党营私,以控制国家中枢。文武各官出其门下,内外用其私党。凡事在家zhōng议定,然后施行。áo拜所为严重地威胁着皇quán。

康熙八年,玄烨亲政后,智擒鳌拜下狱。

和硕亲王杰书等遵旨勘问,列其罪状三十款,将他永远拘禁,遏必隆也被革职锁拿。同时清洗了鳌拜党羽,四大臣辅政时期结束。

2.1、索尼:1601-1667年

索尼(1601年-1667年),或作锁尼suǒ泥,姓赫舍里氏,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也是由孝庄皇后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位时期,因索尼与其父硕色等通晓满语及蒙、汉文字,所以特命硕色与赫舍里·希福一起入直文馆,cì号“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卫之职,并从征界籓、栋夔[kuí]等部。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崩后五日,睿亲王多尔衮在三guān庙召见索尼议谈册立新帝之事。经过一番争议,决定奉六岁de皇九子福临即位。

索尼原是哈达部人,举家皆通满文及蒙文、汉文。努尔哈赤吞并哈达之后,索尼跟随其家族及所部归附,遂改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四年(1665年),索尼孙女赫舍里氏成为康熙帝的皇后。

康熙六年,索尼去世,谥号文忠,儿子索额图继承其职位和爵位。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5张

2.2、鳌拜:1610-1669年

鳌拜(约1610年-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huáng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

鳌拜前半生jūn功显赫,号称“满洲第一巴图鲁”(汉语即:满洲第一勇士)。

皇太极病逝后,拥戴huáng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hòu,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康熙五十二年(1713),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

乾隆四十五年(1780),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6张

2.3、纳喇·苏克萨哈:1667

纳喇·苏克萨哈(?—1667年),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历官议政大臣,巴牙喇纛章京,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顺治七年(1650年),告摄政王多ěr衮图谋不轨,多尔衮被追黜。后率军镇湖南,屡败刘文秀军于岳州、武昌、常德。

康熙初年,受遗诏为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

康熙帝亲政后,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

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有现代小说和史籍记载。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7张

2.4、遏[è]必隆:1673

遏必隆(?-1673年),或作鄂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huáng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é亦都第十六子。母为努尔哈赤第四女和硕公主穆kù什。清初大臣,康熙帝重臣。两女为康熙帝后妃,一是孝昭仁皇后,二是温僖贵妃。遏必隆第四子尹德亦为康熙、雍正时大臣。

天聪八年(1634年),遏必隆以父荫袭一等昂邦章京,管勋旧满洲镶黄旗佐领,屡立战功,累授议政dà臣、领侍卫内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十八年(1661年),遏必隆联合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并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拜为太师,封为一等公。

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惩治鳌拜,遏必隆坐罪下狱,受到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削去太师,夺去世爵,廷论死罪。

后康熙帝念及顾命大臣且是勋臣之子,仍以公爵sù卫内廷。

康熙十三年二月(1674年),遏必隆病逝,谥号恪僖。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8张

三、千古一帝: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汗号“恩赫阿木古朗汗”,年号“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一年农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时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liù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长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圣祖仁皇帝”,葬于景陵。

康熙帝在位时间(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合计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lì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gēn基,开创出康雍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玄烨8岁登基,14岁亲政。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yǐ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

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jīng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

康熙帝标榜仁政,但是到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的现象。另外,众wèi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九子夺嫡,后四子继位为雍正帝),对康熙帝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9张

3.1、杨起隆叛乱:1673-1680年

杨起隆(?-1680年),清代抗清人士。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与黄吉、陈益联络北京附近一些反清义士密谋反清复明,组织“中兴官兵”,自称“朱慈璊”,为明朝“朱三太子”,改年号为“广德”。后遭纳兰明珠、图海等率兵镇压,失败逃走,黄吉与陈益被杀。

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陕西凤翔被图海逮捕,送回北京处死。

3.2、王辅臣叛乱:1674年

王辅臣(?-1681年),山西大同人,绰号“西路马鹞子”,本wèi李姓。军rén,本反清,后投降清朝被任用陕西提督,又响应三藩之乱反清,破兰州,受周培公招降,投降于清康熙帝。后畏zuì自杀。

三藩之乱兵起,吴三桂给王辅臣信,请他出任总管大将军,当时康熙嘱咐王辅臣和张勇统领陕西军务,王辅臣没有和张勇打招呼,就让儿子王继贞把吴三桂的招降书送给了康熙,康xī见信后大喜,封王继贞为太仆卿。张勇的军功本来在王辅臣之上,就此和王辅臣心生嫌隙。四川提督郑蛟麟因为响应吴三桂的叛乱,康熙遣大学士莫洛,任为陕西经略,管理经略事宜。

康熙十三年(1674年)十二月,王辅臣叛于宁羌,击杀莫洛。四方震动,人心动摇,康熙让王继贞回去给他父亲王辅臣说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辅臣迷途知返。王辅臣先后攻破兰州等地,秦陇危急。豫亲王多铎之子董额用兵无方,攻平凉八个月不下,康熙后请图海出前往陕西平叛。

康熙十五年,正式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于康熙十五年五月攻克虎山墩,平凉震动。周培公攻心为上,招降王辅臣。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七日,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的耿精忠先后投降。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10张

3.3、九子夺嫡:1675-1772年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

当时康熙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yìn][tí]、二阿哥胤礽[réng]、三阿哥胤祉[zhǐ]、四阿哥胤禛[zhēn]、八阿哥胤禩[sì]、九阿哥胤禟[táng]、十阿哥胤䄉【é】、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tí]

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

3.4、南书房:1677

南书房,清代官署名。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

清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

中国第一lì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康熙帝为了与翰lín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11张

3.5、多伦诺尔会盟:1691年

多伦诺尔会盟,是指清朝康熙帝为调解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加强北方边防及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多伦诺尔(今多伦县)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多伦”,蒙古语意思是七,“nuò尔”蒙古语意思是泊,就是附近有七个小湖泊的意思。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12张

3.6、承德避暑山zhuāng及其周围寺庙:1703年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指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即清朝皇帝的夏季行宫以及依照西藏、蒙古、新疆的藏传佛教寺庙形式修建的寺庙。

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在承德shì中心区以北。

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建造,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已初具规模。

康熙五十年(1711年),康熙帝赐名wèi“避暑山庄”,并题写“避暑山庄”匾额。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费时89年(1703年到1792年)才基本完工,并在山庄外周边修建了包括“外八庙”在内的许多寺庙。

qīng朝前期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清朝皇帝夏季到避暑山庄避暑时,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京。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构成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风格迥异,山庄内朴素淡雅,周围寺庙金碧辉煌。

正是由于存在众多历史和文化遗产,使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四十四个名胜风景区之一,中国十大风景míng胜、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康熙年间文字狱之象目录目录:文字狱之难考见者乎  第13张

作者头像
admin创始人

上一篇:高科技人工抛光后的羊脂玉值钱吗,新疆和田玉的鉴定
下一篇:翡翠手镯的种类及鉴别,手镯圈口的五种镯子,北工方镯、北工方镯、北工方镯

发表评论